买方机构客户可以使用FXall在相关的监管场所内,执行交易普通和异国期权策略。单窗口电子交易界面已经吸引了超过2,300个客户美原油配资,并已与230家银行和非银行流动性提供商合作。
6.28
知识分子
The Intellectual
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自1956年首次颁奖以来,一共只颁发了17次。1989年3月颁给了包头一名中学物理老师陆家羲,表彰其解决了世界性数学难题。
● ● ●
1989年3月,人民大会堂。
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颁给了包头一名中学物理老师,与其一同领奖的其他10人都是院士。这在中国现代科学史上,绝无仅有。
这位物理老师叫陆家羲。
直到今天,数学界外知道这个名字的人,寥寥无几,也没有人知道,这个宛如流星一样划过天际的数学天才,在短短48年的人生中,经历了怎样困顿人生。
中学老师攻克世界难题
1981年9月,国际期刊《组合理论》(Journal of Combinatorial Theory)陆续收到一位名叫陆家羲的中国人题为“论不相交斯坦纳三元系大集”的系列文章,引发轰动。
这个难题是1844年英国数学家韦斯利·伍尔豪斯(Wesley Woolhouse)首先提出。直到1974年借助计算机才解决了部分问题,无人能够得到其完整解。
在陆家羲的文章中,他开创性地引入辅助设计,仅凭纸笔和人脑的海量演绎就得到了不相交斯坦纳三元系大集的存在性定理(现称陆氏定理),基本解决了这个世纪难题。
加拿大著名数学家门德尔逊评价说:“这是二十多年来组合设计中的重大成就之一。”更令人难以置信的是,陆家羲不是知名数学家,他的职业只是包头九中的物理老师。
陆家羲
西方学界的反应速度惊人,以99页两期连载的方式将其论文全部刊登。但彼时中国几乎没人知道陆家羲这个名字。
陆家羲究竟是谁?他如何能破解世界难题?
贫困中断学业
1935年6月10日,陆家羲出生在上海一个贫苦家庭,父母生了四个孩子,活下来的只有他自己。
15岁的他初中肄业,来到五金材料行当学徒。但陆家羲并不甘心这样的日子。
1951年11月,机会来了,东北电器工业管理局办的统计训练班来招生。16岁的陆家羲毅然告别家人,只身来到东北,独自谋生。
他利用课余时间,自学完成全部高中课程,每晚冒着北大荒的酷寒去学俄语,又自学了英语和日语。
陆家羲工作单位哈尔滨电机厂
1957年夏天,22岁的陆家羲偶然中买到一本数学家孙泽瀛撰写的科普读物《数学方法趣引》,这本书改变了他的一生。
书中介绍了著名的“寇克满女生问题”——英国神父寇克满(T. P. Kirkman)于1850年提出——
女教师每天下午都要带领15名女生去散步.她把学生分成5组,每组3人,问怎样安排,才能使在一周内,每两名学生恰有一天在同一组?
看似简单的问题,一百多年来数学界从未能圆满解决。陆家羲暗下决心要解决这个问题,他毅然放弃当时60多元月薪的高工资,于1957年秋弃职考入长春的东北师范大学物理系。
被拒绝发表的论文
大学四年,陆家羲没有一天停止与“寇克满女生”的对话和思考。毕业前夕,陆家羲自信,他已经摸到了打开“寇克满女生问题”的钥匙。
但殊不知,真正的困顿才刚刚开始。
1961年秋,陆家羲毕业,被分配到包头钢铁学院任助教,当年年底,他将凝聚着自己五年心血的论文《寇克满系列与斯坦纳系列的构造方法》寄往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
但在14个月漫长的等待后,他得到的结果是:“如果该研究为最新,可直接投稿给《数学学报》等刊物”。
那年春节,陆家羲没有休息一天,又将论文改了一遍,投寄给了《数学通报》,这一等又是一年。陆家羲得到的答复是:“由于篇幅较长和所用的数学工具,建议另投其他刊物。”
《数学通报》
陆家羲接连对论文修改了三次,每次都被退回。1966年国内政治动荡,陆家羲因沉迷数学不闻现实,成为了反面典型。从那以后,直到1977年,他没有再写过一篇论文。
直到运动结束,1979年4月,陆家羲从《组合理论》杂志意外发现:意大利学者查德哈里(R. Chaudhuri)和威尔逊(R. M. Wilson)已于1971年率先发表文章,解决了寇克满问题。
外国科学家的论文比陆家羲晚了10年,但陆家羲本人却整整蹉跎了18年。他写道:“这一段历史有十八年,我的第一个孩子、精神上的孩子,她有十八岁了,可是她的命运真不好。”
一生稿费仅8块钱
“寇克满难题”的失利,并没有让陆家羲一蹶不振,他很快又盯上了数学王国的另一座高峰——“斯坦纳系列”。
此时的陆家羲也迎来了人生最忙的时刻。他白天教课,晚上搞科研,翻开他1979年12月的日记,一个月竟有21天记着:“夜工作”、“夜补课”、“夜写论文”。
长期高强度的脑力劳动和熬夜,使他患上神经性牙痛病,他心一横,索性拔牙。不到一年时间,满口的牙竟然都被他给拔光了……双腮塌陷,瘦的几乎脱相。
所幸陆家羲的论文被苏州大学的朱烈教授看到,建议其发表在国际期刊《组合理论》上,这才引起了国际轰动。
1983年7月,全国首届组合数学学术会议即将在大连工学院举行,中方邀请门德尔逊教授,德尔逊疑惑地问:“请我去讲组合数学,你们中国不是有陆家羲博士吗?”
门德尔逊不知道,令他震惊的陆家羲,只是一个本科毕业的中学物理老师。国内几乎没有人知道陆家羲其人。
被发现后,1983年10月,陆家羲作为唯一被特邀的中学教师参加了在武汉举行的中国数学会第四届年会,他被安排与陈景润在同一个小组发言。
武汉会议后,为了及时返校上课,陆家羲在北京转车时只等了短短的几个小时,便乘硬席于10月30日下午6时回到包头。
一进家门,他就兴奋地对妻子说:“这次可见大世面啦!”晚饭后,他和家人略微聊了几句话便说:“太累了,太累了,明天再讲。”
谁都不知道,积久的疲劳和长期潜伏的疾病,已远远超出他生理能够承受的极限。当晚凌晨1时许,陆家羲心脏病突发,猝然与世长辞,年仅48岁。
陆家羲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此时陆家羲已去世,奖状由遗孀代领。
第二天下午,妻子收到中国科学院寄来的45块钱。其中28块是从大连到合肥的路费;9块是他买的一部数学新作报销款;剩下的8块,是他为人代审稿件的酬劳。
他一生中唯一从学术出版中得到的报酬,就是这8块钱。
中国数学界领袖人物吴文俊院士痛心疾首地说:“这件事要通过外国学者提出才引起了重视,否则陆可能还是依然贫病交迫,埋没以终。”
直到今天“天才”是否仍有被埋没的可能?拷问着学术界的每一个人美原油配资。